关于我们 收藏本站 返回首页
最新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工作动态

2017年中国农产品加工业运行报告

时间:2018-04-28来源:

2017年,农产品加工业总体上呈现出增速稳步回升、质量效益持续改善,供给结构继续优化,出口贸易恢复增长,发展态势持续稳中向好,对促进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总体情况

(一)增长速度稳步回升。2017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增速为6.5%(扣除价格因素)[1],较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4万亿元[2],比上年增长6.5%,增速较上年上升1.2个百分点,延续自2016年年初以来的企稳回升态势。据测算,全口径(含规模以下企业)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22万亿元。

 

(二)质量效益不断改善。2017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实现利润总额1.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4%,增速较上年上

 

1  2017年农产品加工子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

行业名称

主营业务收入增速

比去年同期

总计

6.5

1.2

其中:1.粮食加工与制造

6.1

-0.7

2.饲料加工

7.2

3.7

3.粮食原料酒制造

11.4

5.1

4.植物油加工

7.1

2.0

5.果蔬加工

4.7

2.2

6.精制茶加工

10.0

-3.2

7.肉类加工

5.3

-2.5

8.蛋品加工

11.8

9.3

9.乳品加工

6.8

1.0

10.水产品加工

4.8

-2.1

11.制糖业

11.7

8.1

12.烟草制造

2.4

9.5

13.中药制造

10.6

1.7

14.其他食用类农产品加工

7.0

-0.8

15.棉麻加工业

2.9

-1.5

16.皮毛羽丝加工业

2.3

-0.1

17.木竹藤棕草加工业

8.9

2.1

18.橡胶制品制造业

9.3

7.2

 

3.1个百分点。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6.7%。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3元,与上年持平,低于全国工业1.9元。规模以上企业平均规模2.4亿元,比上年增长0.2亿元。规模以上企业人均主营业务收入127.9万元,比上年增加13.6万元。规模以上企业亏损深度4.1%,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

(三)供给结构继续优化。食用类农产品加工业各子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呈现高、中、低不同档位。其中,蛋品加工、中药制造和精制茶加工继续较快增长,增速均超过10%,表明新兴和传统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继续追赶式发展。饲料加工、植物油加工、乳品加工、粮食加工与制造、肉类加工、水产品加工、果蔬加工等保持中高速增长,态势稳定。烟草制造业增长最为缓慢,符合控烟预期。制糖业和粮食原料酒制造业因产成品出厂价格明显上浮等原因,主营业务收入也较快增长。

 

(四)产品产量稳步提高。2017年,全国小麦粉、大米、精制食用植物油、鲜/冷藏肉等主要加工农产品产量均稳步提升,且产量向优势地区进一步集中。其中,小麦粉的前五省集中度(产量最多的五省占全国总产量比例)为82.6%,较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大米的前五省集中度为64.0%,较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食用植物油的前五省集中度为46.4%,较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

2  2017年全国农产品加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累计

同比(%

1.小麦粉

万吨

13801.4

1.8

2.大米

万吨

12583.9

4.3

3.饲料

万吨

28465.5

5.3

4.精制食用植物油

万吨

6071.8

2.0

5.鲜、冷藏肉

万吨

3254.9

5.1

6.冷冻水产品

万吨

863.1

6.7

7.速冻米面食品

万吨

568.2

5.9

8.乳制品

万吨

2935.0

4.2

9.精制茶

万吨

246.0

4.3

 

 

(五)出口贸易恢复增长。2017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完成出口交货值10980亿元,比上年增长7.1%,增速较上年上升4.9个百分点。从海关数据看,主要食品行业商品累计出口总额51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4%,较上年上升3.1个百分点。其中,谷物制品、植物油、干制蔬菜、淀粉和冷冻饮品出口增长较快,出口额比上年分别增长37.7%22.9%23.0%31.4%45.4%。主要食品行业实现贸易顺差9.2亿美元,较上年收窄62.3%,为近五年最低值。

(六)固定资产投资保持稳定。2017年,农产品加工业

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39129亿元,增速为3.9%,占制造业总投资20.2%。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为11986亿元和5780亿元,增速分别为3.6%1.7%;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烟草制品业、中药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为2588亿元、185亿元和1987亿元,分别下降5.9%11.5%3.0%

 

二、发展特点

一是产业融合发展趋势更加明显。2017年,有关部委先后启动了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等创建工作,组织实施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据调查,越来越多的加工企业和加工合作社与小农户建立了稳定订单、保底收益、按股分红、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作制和社会化服务等利益联结机制。还有很多企业与消费体验、休闲旅游、养生养老、个人定制、电商平台等加快融合,催生了一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二是科技创新推广能力不断提升。2017年,首次采用线上线下同步、专家在线答疑的科企对接、技术推广方式,打破传统展会对接模式的空间局限,让更多企业受益。国家肉制品、水果、马铃薯主食加工、乳品加工和食药同源等产业分别成立科技创新联盟,推动了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农产品加工科研水平有显著提高,其中有4项科研成果获得2017年度国家科技大奖,为近年来农产品加工领域获得该奖项数量之最。

主食加工中央厨房日益兴起。2017年,全国规模以上米面食品、速冻食品、方便面及其他方便食品完成主营业务收入3921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增速较上年上升0.8个百分点,高于农产品加工业平均增速3.8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229亿元,比上年增长8.3%,较上年上升4.3个百分点。随着团餐和外卖等餐饮消费需求不断增长,中央厨房形式的加工企业快速兴起,并涌现出了餐店自供型、门店直供型、商超销售型、团餐服务型、旅行专供型、在线平台型、代工生产型、特色产品型和配料加工型等不同模式,进一步推动了主食加工业的发展。

四是产业政策支持体系逐步完善。2017年,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补助政策进一步支持贫困地区产地初加工设施建设,全年共安排资金约3.2亿元,建设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设施984座,新增果蔬贮藏能力5.4万吨、果蔬烘干能力1.6万吨、马铃薯储藏能力1.9万吨。同时,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推动财政奖补、融资服务、税收优惠、企业上市、增设保险等政策落地生效。截至2017年底,已有14个省(区、市)出台了地方意见,20个省(区、市)设立了专门机构。

 

三、主要问题

(一)玉米加工行业投资过热。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玉米去库存步伐,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玉米精深加工的扶持政策,极大地促进了玉米的加工转化,但也造成玉米深加工产能扩张过快、产能过剩风险加大。据统计,仅在东北地区在建或筹划的玉米深加工项目产能接近1000万吨,其中涉及的色氨酸、苏氨酸等氨基酸深加工项目产能基本已处于严重过剩局面;玉米酒精产业发展亦存在产能过剩趋势。需谨防玉米新增原料供应不足的风险。

(二)加工原料品质提高需打破瓶颈。近年来,我国大力加强产地环境治理和生产源头管控,农业标准化水平和绿色安全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不断提高。但专用原料种植不足、农药兽药残留超标、存储不当造成微生物污染等影响农产品加工原料品质的因素仍需克服,高品质加工原料供应与市场需求之间尚未完全匹配,亟待进一步加强监管,健全标准体系,提升发展质量,防范风险隐患。

(三)企业清洁生产能力亟待提升。当前,农产品加工业副产物综合利用水平仍然偏低,部分产品单位能耗、水耗和污染物排放较高。在国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环保监管政策日益趋严的背景下,农产品加工业节能减排压力增大。中小型粮油、饲料、果蔬、畜产、水产等加工企业普遍缺乏配套的环保和排污设施,需要加大投入,弥补短板;“煤改气”、“煤改电”等清洁生产方式成本较高,企业短期内存在消化成本上升的压力。

四、对策措施

一是加强政策支持,促进产业持续稳定发展。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继续推动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效,继续争取财税、金融、用地、用电、科技、信息、人才、运输等政策支持。修订农产品初加工目录,支持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保鲜、储藏、分级、包装等初加工设施;制定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的若干政策。进一步加大财政扶持力度,认真组织实施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项目,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撬动社会资本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业投资。

二是推动提质增效,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向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发展。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推进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大力支持发展初加工,全面发展精深加工,积极推动综合利用加工。注重防范和化解产能过剩风险,抑制玉米加工等部分行业投资过热行为。加强加工专用品种原料基地建设,提升个性化、特色化的中高端产品服务,完善质量安全和产品标准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营养美味、安全健康、方便实惠的食品和加工制品,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三是强化创新驱动,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把创新作为产业发展的第一动力,引导产业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进一步加强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建设,加快建成技术集成科研基地,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探索“产学研推用”新模式,建立企业主导、科研单位参与、政府协助管理的协同创新机制和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技术集成、促进成果转化、建设人才队伍,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和企业技术装备水平。

四是坚持绿色发展,提高副产物综合利用水平。牢固树立和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引导绿色加工发展,建立低碳、低耗、循环、高效的绿色加工体系,推进农产品加工业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鼓励企业采取先进的提取、分离与制备技术和装备,挖掘农产品副产物、粮油薯加工副产物、果蔬加工副产物、畜禽加工副产物、水产品加工副产物等领域的综合利用新模式,开发新能源、新材料、新产品,不断提高副产物综合利用水平。

 

文稿提供: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



[1]本文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轻工业信息中心。

[2]按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口径比例约88%测算。